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 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copy_link' | translate }}
{{ '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
{{word('consent_desc')}} {{word('read_more')}}
{{setting.description}}
歡慶店面搬新家!全館限時免運幫您宅配送到府!
{{ childProduct.title_translations | translateModel }}
{{ getChildVariationShorthand(childProduct.child_variation) }}
{{ getSelectedItemDetail(selectedChildProduct, item).childProductName }} x {{ selectedChildProduct.quantity || 1 }}
{{ getSelectedItemDetail(selectedChildProduct, item).childVariationName }}
文/ 身心科醫師 李旻珊
前陣子因疫情的影響,身心科的議題逐漸受到大家的關注。
身心科與其他內外等科別最大的不同點,在於除了疾病的診斷以及藥物輔助治療之外,更重視「全人」者說,及「身、心、靈」的照顧。特別是現代人面對的高度壓力無處可解時,由身心科醫師做評估其實是最適合的,我們會協助找到壓力來源及癥結點,進一步舒緩壓力,改善失眠、焦慮等身心不平衡所引起的症狀,回復健康的狀態。
也許我們無法改變大環境帶來的影響,但仍是能透過幾種方法來改善及重建自我認知的想法。
1. 接受焦慮和重建對壓力的想法,思考自己真正害怕的是什麼,把自己的恐懼說出來、把焦慮具體化。
2. 自主選擇訊息,對於媒體報導可以選擇性的看待,思考引起自己害怕的事情的真實性。
3. 做有控制感的事情,可列出To do list逐條完成。
4. 據研究證實遭遇創傷或巨大壓力時,維持緊密、有意義、可傾訴的家人或朋友關係,是最有助於增加復原力的方式。
5. 充實自己的實力、運動、正向思維。
6. 增加自己對時間和空間的透視感,讓思維穿透危機之牆,就能引導自我看到正向訊息,如疫情開始趨緩,復原狀況提升。
相信在這嚴峻的氛圍下,每個人都在做最大的努力與付出,除了疫情的謹慎對待外,對心理健康也要超前部署,關心自己與周遭的人。
我OK,你OK!大家一起加油!雨天會過去,晴天將會到來。